Loading... > 社会性学科呢,归根到底还是研究人的,人一撇一捺写的很简单,可研究起来确是很麻烦的; 全球原油价格发生了大幅变化,从经济学的**消费者理论**上来说:飞机,轮船,汽车使用频率减少,会代表着原油消费需求大幅下降;从**生产者理论**来说:原油冶炼行业属于重初始资产投入,轻可变资产投入的行业,这种成本类型会对厂商的生产决策,如果你懂得生产者理论,**你将可以提前预知石油厂商下一步棋会怎么走**;从**市场竞争**理论来说,石油行业在国际属于寡头行业,在美国属于垄断竞争行业,如果你学完这部分内容,你就有可能预判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;本章会按照消费者、企业、消费过程、收入过程的顺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经济学体系框架。 #第一模块 经济学的原理 <h3 id="1.0">经济学的核心观</h3> **经济学是什么?**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各有一套高端的赚钱方法,只不过很少人看得懂;微观经济学归纳就八个字:<u>洗脑需求,控制供给</u>;宏观经济学也有八个字:<u>经济危机,暴涨暴跌</u>;;经济学既有好的一面,也有坏的一面,既有为我们所用的一面,也有能够被别人利用的一面。 <h3 id="1.1">经济学的世界观</h3> 人的行为有很大的随机性,很难预期,每个人有意无意的各种行为加总在一起,就共同推进了这个社会向着某一个方向发展;社会性学科试图研究这个社会或者人,不同的学科立足的角度各不相同,<u>经济学研究人的选择</u>, **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区别** 经济学研究范围包罗万象,而金融学研究范围就要小的多,并且都在经济学的范围内。<u>金融学研究钱的选择</u>,钱的流动是可以被数学计算的;<u>经济学是研究人的选择</u>,人的选择是不可以被数学计算的。从研究范围的角度上,金融学可以是经济学的子学科;从研究方法的角度上看,金融学衍生出大量的数学推理,以至于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。经济和金融领域都有各种各种的骗局,如果没有经济学作为认知基础,很容易被各种操盘大法,涨停秘籍,年收益20%所迷惑双眼。 **研究个体如何做选择的两个前提假设** <u>最早的假设认为</u>“人的一个欲望满足后又会衍生出另一个欲望,永远没有尽头”;但后来有人发现,精神的追求可能会阻碍人们对物质的欲望,例如对感情的专一,对有限资源的节约,追求极简且简单的生活,人类的选择和价值观都在趋于多元化。<u>后来的假设认为</u> “资源是永远稀缺的”,这种稀缺并不是指吃不上饭,而是指人类的欲望未必是无穷无尽的,但是欲望依然很大,依然超过我们现有能够拥有的东西,因为欲望大于资源,所以造成稀缺,<u>所以稀缺就是经济学的第一个假设</u>,这个假设的目的在于:既然稀缺是永远存在的,你永远无法拥有全部,你就必须做出取舍,就像产房的医生问你要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呀一样,你必须做出取舍,在做决定的时候你都需要算计一番反复比较权衡利弊作,这也是经济学看起来比较冷血的原因。<u>人是理性的,是经济学第二个假设</u>;上演一个狗血剧情,**主角的老爸和老公同时落水**,并且只能救一个人,这时啊,主角在这里哭的稀里哗啦的直呼:“选不出来,臣妾做不到啊”,那经济学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?经济学会过去揪住主角的领子啪啪两个大嘴巴,你要冷静,不许哭!根据经济学的假设,人是理性的,只要你理性的做出选择,你一定能做出正确选择的,这就是经济学第二个假设。当然,电视剧真的演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往下看了。 总结一下,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做选择,如何研究个体做选择,这时候就有两个假设,第一个假设:因为资源是永远稀缺的,我们必须要做出取舍;第二个假设:我们是理性的,所以只要我们冷静理智耐心的去评估,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取舍方案。经过这两种假设之后,后续如何去做选择,就变成了我们通过一些客观工具来评估再去做一个取舍,这就是研究方法。 **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** 如果给微观经济学下一个定义,<u>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,以及这些不同的选择方案,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。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总体的,从国家的角度研究经济总量、GDP、通货膨胀、物价、物价变化、经济增长、失业率这些数据的整体波动;</u> <h3 id="2.1">经济学的历史观</h3> **经济学的过去** <u>生产力即一个人所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养活多少人的能力</u>;最初人类远古社会与动物社会相同,只够物种繁衍,第一次变迁是农业社会,随着生产技术进步亩产量不断提升,一块地能够养活越来越多的人,生产力的解放使得越来越多人成为非农业人口,如果没有其它领域去吸纳这些闲人,它们只能回到农业领域,最终只会造成土地兼并,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小,从而爆发社会矛盾,引发战争导致人口减少;在农业社会里是没有经济学的,因为商品经济简单,没有什么好研究的,贯穿中国两千年的农业社会本质;就两句话,第一句土地是财富的来源,第二句话,人多地少才是农业社会永恒的矛盾。<u>**经济学的概念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**</u>;在封建时代,地少人多人是无用的,所以要把人束缚到土地上;到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,人开始变得有用,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人(英国在1536年颁布法令被抓到三次没工作就要处死);随着生产力的进步,技术起到的作用就比单纯叠加人力要有效的多,这个时候的法律就不再强制要求工人工作,而是开始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,不让新技术被复制,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。所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在不同的条件下,法律它是会变化的,经济学同样如此。 <div align="center"><img src="https://qqclwy.com/usr/uploads/2023/08/371241120.jpg" width="300"></div>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条件,就会决定什么样的上层建筑,同一时期就诞生了经济学,经济学是为了保证经济制度这种上层建筑而产生的,它也是有相应的历史目的的,举个例子,<u>经济学一般会宣扬自由的选择</u>,用法律去强迫别人工作效率是低下的,而用经济学的理论让人们自由地涌向城市,这其实是在瓦解过去把人栓在土地上的政治制度,这样才能把更多的人从农业中解放出来。<u>经济学还宣扬自由主义,宣扬政府不要干涉</u>,就像国内往上数20年,一车煤从山西运到广东,中间有无数的收费站层层扒皮,最终可能成本2000的煤炭可能要涨到10000。除此之外,改革开放初期在深圳是需要暂住证的,没有暂住证是需要遣返原籍的,这跟封建时代把人拴在土地上的做法是一样的。在这种历史时期,通过经济学去宣扬自由市场,不要贸易壁垒,不要政府干预,在当时是具有很多进步意义的。可当下已经是高度自由的经济社会了,如果任然还有人在2023年宣扬自由市场能解决一切的话,这肯定就是有目的的了,拿互联网领域来说,没有初创公司是能够竞争的过巨头的,你有一个好的想法,它就抄你,你永远干不过他,这就是自由市场所带来的后果,所以近几年国家一直提倡反垄断,就是要打开一个社会的上升空间。所以说,经济学很多概念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,是不能一劳永逸的用下去的,过去合理的不代表未来就一直合理,<u>经济学所讲的概念没有一条是真理,全部都是要根据现在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</u>,不要盲从,经济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,它的存在也是是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目的的,当你开始迷信经济学时就要警醒自己,我们怎么看过去的人,未来的人就会怎么看我们。当你开始疑惑经济学的时候,也要警醒自己,咱们每个人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人物,我们是无法超脱我们所处的时代的。对于古人来说信奉儒家思想至少能当个秀才,对我们现在来说经济学也是一样的道理。 **经济学的现在** 人类的生产力是不断进步的,就像美国过去有30%的农业人口从事农业工作,而现在这1%的农业人口不仅能满足美国国内,还有很多粮食用于出口。我们看到的是,随着生产力的进步,未来在每个行业里需要的人口都会不断的缩小,人力早晚会走向过剩;按照现在的经济学所创造的经济制度,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,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。人力只要有一点点过剩就会造成供需传导的供大于求,当多数人去竞争稀缺岗位时,就会造成工资降低或者工资增速降低。但是另一边资本并不会相互竞争,因为资本是不断呈现出一种聚集的状态,自己是不会和自己压价的,甚至是资本之间可以互相抱团抬价。结果就是,工资与资本之间的价格,不需要差太多,每年差一点点,常年累月就是贫富分化。所以,资本和工资的增速不同,这就是现代经济制度下,最大的bug。但他还不是唯一bug,现代社会更常见的漏洞是通过操控供给,通过资本聚拢到一个特定领域上,从而抬高某件物品的价格,从而获得超额的利润。举几个例子吧,像奢侈品品牌,通过不断收购,全球奢侈品品牌就只剩三家了;再者比奢侈品更高端的打法,就是找多数人需要并且还看不懂的领域,例如香港的房地产,土地少同样好操纵供给,从而利用供求规律,哄抬房价。欧美还有两个更高端的东西,一个是保险一个是医疗,因为这些账多数人都算不明白; 最后修改:2023 年 10 月 03 日 © 允许规范转载 打赏 赞赏作者 支付宝微信 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
2 条评论
Having such unique insights at this age is very valuable
分析的太棒了,在这个年纪有这么好的见解,你真的是吾辈楷模。